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北路9号

  • 邮编

    224002

  • 电话

    0515-88335675

现代农业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盐城大麦综合试验站

1、试验站概况

江苏盐城大麦综合试验站是依托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而建设的,拥有核心团队成员8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2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4人。

陈 和:试验站站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大麦遗传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工作。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2、2007年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6年盐城市十佳科技标兵,2009年盐城市劳动模范,2011年盐城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

陈 健: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62年5月出生,九三社员,学士学位,1984年7月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大麦遗传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工作。2004年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盐城市第六届政协委员。

沈会权: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7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大麦遗传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工作。2009年盐城市新世纪“111”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1年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陶 红:副研究员

1967年3月出生,九三社员,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先后从事棉花区域试验和小麦育种, 2004年起从事大麦育种及小麦区域试验工作。近年来,在大麦叶用及裸大麦品种产量、耐盐筛选上,初步开展研究工作。

陈晓静:副研究员

1974年10月出生,九三社员,1996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大麦育种与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研究工作。2009年盐城市新世纪“111”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乔海龙:助理研究员

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遗传所,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耐盐大麦品种选育及耐盐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

臧 慧:助理研究员

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大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

栾海业:

198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2011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同年到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工作,日前从事大麦种质资源引进与筛选的研究工作。

2、品种权保护情况

①已授权:

苏啤3号:品种权号CNA20030395.3;

苏啤4号:品种权号CNA20040303.6;

苏啤5号:品种权号CNA20060403.1;

盐丰1号:品种权号CNA20060404.X。

②已公告:

苏啤6号:公告号CNA005043E;

苏U啤5号:公告号CNA005044E;

丰兴啤8号:公告号CNA006468E。

③已申请:

苏啤7号:申请号20110608.9;

盐黑一号:申请号20110609.8。

3、近5年来主持或参加的省级以上项目

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起止时间

负责人

角色

1

江苏盐城大麦综合试验站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2008-2015

陈 和

主持

2

优质啤酒大麦苏啤4号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

2010-2012

陈 和

主持

3

江苏饲料和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与制麦工艺研究

农业部行业专项

2007-2010

陈 和

参加

4

专用型大麦新品种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6-2010

陈 和

参加

5

耐盐大麦筛选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模式研究及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部行业专项

2009-2013

陈 和

参加

6

优质高产抗病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示范与推广

江苏省科技支撑

2010-2012

陈 健

主持

7

江苏省啤酒大麦生产技术引进与产业化

国家948

2006-2010

陈 和

参加

8

优质高产专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

江苏省高新技术计划

2006-2010

陈 和

主持

9

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β-葡聚糖变化规律研究

江苏省自主创新

2010-2012

乔海龙

主持

10

耐盐啤酒大麦机械化高产优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

江苏省科技支撑

2010-2012

沈会权

参加

11

专用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

江苏省自主创新

2008-2009

沈会权

主持

12

大麦籽粒β-葡聚糖积累规律研究

江苏省自主创新

2011-2013

臧 慧

主持

13

耐盐啤麦新品种“苏啤6号”优质高产栽培及生产基地建设

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2011-2013

陈 和

参加

4、近5年获得成果

①“高产抗倒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3号的选育及应用”200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单位;

②“啤酒大麦优质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2009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单位;

③苏啤4号:2009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鉴定命名,鉴定号:苏鉴大麦200902;

④苏啤6号: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鉴定命名,鉴定号:苏鉴大麦201102。

⑤“一种耐盐啤酒大麦品种的选育方法”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告号为:CN101904296A;

⑥“一种抗黄花叶病优质啤酒大麦品种的培育方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告号为:CN102017890A。

5、近5年发表论文35篇,代表作如下:

①乔海龙,沈会权,陈和,陈健,陶红,陈晓静,大麦盐害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核农学报,2007 ,21 (5) :527-531

②陈晓静,沈会权,乔海龙,陈和,陈健,陶红,大麦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23 (6): 532-535

③沈会权,陈晓静,陈和,陈健,陶红,乔海龙,臧慧,氮肥用量及运筹对不同啤酒大麦产量和啤用品质的影响,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2:29-32

④沈会权,蔡剑,陈和,陈晓静,陶红,姜东,戴廷波,曹卫星,氮肥基追比对啤酒大麦花后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4):7-12

⑤乔海龙,陈健,沈会权,陶红,陈晓静,陈和,臧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680-684

⑥臧慧,陈和,陈健,沈会权,陶红,陈晓静,乔海龙,啤酒大麦苏啤5号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0,6:117-118

⑦沈会权,陈和,陈健,乔海龙,陶红,陈晓静,臧慧,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6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1:52-53

⑧乔海龙,陈和,陈健等,盐分胁迫对大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244-247。

⑨陈和,许如根,王龙俊等,江苏啤酒大麦品种发展及其品质定位,江苏农业科学,20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