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北路9号
邮编
224002
电话
0515-88335675
为全面、精准地掌握我所秋季作物科研进展与田间实际表现,科学评估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效果,加速推动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出,确保年度科研任务高质量圆满完成,10月14日,我所学委会组织开展全所秋季作物田间大检查活动。学术委员会成员、所领导、部门负责人及科研骨干参加此次活动。
检查组一行先后深入南洋试验基地、新洋试验站及科产“双创”融合示范基地(潮间带艺术村)示范点,对水稻、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萝卜、田菁、葵花等秋季作物的科研试验田进行了实地察看。步入科研田块,作物小区规划科学合理、井然有序,性状各异的品系整齐排列、不同品种与处理对比鲜明,每一叶、每一株都承载着科研人员对创新的期望。各研究室负责人及科研骨干团队向检查组系统汇报了试验项目的田间实施进展、关键管理措施,以及表现突出育种材料的表型特征与数据指标。
在南洋试验基地,棉花试验区,经作室重点攻关的耐盐碱棉花品系株型紧凑、吐絮集中,为品种审定与种质保护奠基;玉米高粱试验区,科研人员表示玉米侧重选耐密高产型,高粱挖掘抗旱耐瘠薄优势,兼顾产量抗性提升与多元应用,为旱作农业及饲料供应提供资源技术。大麦室大豆研究聚焦高产优质新品种与新种质创制,今秋重点品系抗病高产,将推介参试以供审定。蔬菜室表示,萝卜科研小区展示了特色育种材料,目前正通过杂交技术选育商品性优良且抗病性强的新品种,今秋将重点关注加工专用型萝卜品种以及不同果色的水果萝卜专用品种。盐土室已对耐盐植物种质保存圃进行扩建,可为黄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种质资源支撑。另外我所自主选育的盐紫菁系列品种参与相关试验,展现出良好的土壤培肥效果和饲料化利用潜力;耐盐鉴定池水稻室科研人员精准模拟盐碱逆境,精准鉴定评价200多份水稻品种耐盐性,筛选近500份资源并收集数据,为选育耐盐碱水稻提供种质技术。
在新洋试验站水稻田块,科研人员就优质食味粳稻、耐盐碱水稻等品系在产量、米质、抗逆性方面的表现进行介绍。畜牧室汇报国家牧草华东耐盐圃105份资源的保种情况,多个耐盐牧草品种具备改良土壤功能,且为优质饲草,为沿海地区“转化生态短板为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科产“双创”融合示范基地(潮间带兴农村)的葵花示范点,成片的葵花与周边艺术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该示范点已成为我所“双创”融合工作的标志性成果与亮丽名片,既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观赏向日葵网红打卡地,也是我所筛选适宜盐碱地生长且具有高附加值的油葵与切花品种的露天科研实验室,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此示范点成功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美学价值彰显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者的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以“科产‘双创’融合结硕果,兴农村百亩葵花绚烂绽放”为特色的驱动乡村振兴全新路径。
此次田间检查活动,既是对我所科研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会”与深入的“问题研讨会”。在检查过程中,学委会成员每到一处,都认真细致地观察作物群体结构、穗部性状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同时,围绕品种特性、栽培技术难点、市场应用前景等关键问题,与部门负责人和课题骨干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活动不仅全面检验了我所今年科研试验工作的实际成效,更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为推动盐城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提供了更多农科智慧与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