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北路9号

  • 邮编

    224002

  • 电话

    0515-88335675

融合政产学研,助力乡村振兴——盐土农业团队扎实推进黄河故道片区科技帮扶工作
作者:邢锦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故道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留下的废河道及其淤泛区。为加快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建设,推进黄河故道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的意见》,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发改委共同发布了《江苏省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乡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盐城市黄河故道长118.83公里,耕地总面积149.97万亩,沿线产业以农业为主,目前仍然是该区域协调发展的洼地。加快黄河故道地区粮食产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压实粮食安全责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历史上黄河故道地区地表大多为黄泛冲积物覆盖,土壤沙性强,有机质含量低,沿海部分地区还存在土壤盐渍化现象,制约了乡村产业转型和提质增效进程。为此,沿海所盐土农业团队依托自身技术积累,聚焦黄河故道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组织科研骨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聚焦土壤问题,优化施肥方案,助力黄河故道中低产田产能提升。

黄河故道区土壤具有典型的地带性特征,普遍存在土壤砂性强、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结构差、保肥能力弱等问题,导致肥料利用效率低 、作物产量提升慢等问题。为此,盐土农业团队在滨海县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站的支持下,聚焦该地区耕地质量和作物产能问题,认真组织调研,合理布设样点,系统开展了农民习惯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新型肥料应用利用率试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试验、种肥同播试验、控释性尿素肥料运筹试验和配方校正试验等试验项目,探明了当前不同模式下的肥料利用现状,以及新型肥料在产能提升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空间。7月下旬,团队汇总各项试验数据,组织撰写了相关报告,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地区的施肥优化方案,对于黄河故道耕地土壤改良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图片

团队骨干组织人员在肥料施用试验点采集样品

服务林果产业,优化栽培技术,相关工作获《人民日报》宣传报道。

盐城黄河故道地区属于我市高亢地带,林果产业是该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上曾在吸纳剩余劳动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土壤条件差,特别是受到部分区域的盐渍化、以及适生果树品种老化等因素制约,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林果产业盈利能力下降明显。 为加快黄河故道地区林果产业转型升级,盐土农业团队围绕土壤改良、栽培优化和品种更替持续开展工作,协助经营主体梳理生产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先后实施了“耐盐特色绿化苗木引种驯化及高效栽培示范”、“优质梨新品种引进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耐盐珍贵彩叶观赏苗木引种及高效栽培示范”、“滨海湿地秋月梨种植糖分管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等省科技专项项目。通过新品种引进、新型水肥一体化方案、盐碱地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当地林果产业发展。7月10日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以“盐碱地上种蜜梨”为题宣传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片

团队邢锦城主任参加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林果产业发展研讨会

密切联系乡镇,掌握动态需求,以政产学研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乡镇政府是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重要依托,盐城黄河故道地区涉及滨海、阜宁、响水三县的14个乡镇,境内分布有耕地、林地、滩地、沿海滩涂和内陆湖荡等自然资源,乡镇产业布局各具特色。随着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各镇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新的技术需求不断涌现。为及时掌握区域内的产业动态和技术需求,盐土农业研究室积极开展对接服务,密切联系乡镇政府和园区,通过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助力乡村振兴。6月以来,先后对接了滨淮镇、八巨镇、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地,围绕国家和我省重要战略实施,梳理了各地近期在耕地质量提升、特色作物种植、农产品品牌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等方面遇到的主要难点和技术需求,针对学科内问题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并就其余问题向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了反馈和咨询。

团队邢锦城主任在滨淮镇对接调研耕地质量提升和产业布局优化问题

团队邢锦城主任在八巨镇对接调研黄蜀葵种植和农产品品牌打造问题

附:人民日报:盐碱地上种蜜梨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5779911-50000557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