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北路9号

  • 邮编

    224002

  • 电话

    0515-88335675

我院专家在“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作报告
作者:董静

10月31日-11月1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耐盐碱作物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内75所科研单位的3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策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开发及盐碱地综合利用,共商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计。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等单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我院副院长洪立洲、盐土农业研究室主任邢锦城参会并作报告。

洪立洲副院长在大会上围绕“江苏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研究”从江苏滨海盐碱地的形成过程入题,作了学术报告,系统阐述了江苏滨海盐碱地在土壤、气候和水资源条件等方面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我院聚焦滨海盐碱地改良利用需求,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耐盐作物品种选育、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平台基础和研究进展,报告就盐碱地特色品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邢锦城主任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盐碱地作物抗盐栽培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的报告,汇报了团队针对“萌发受阻”、“水肥亏缺”和“土壤返盐”三大制约盐碱地作物产能提升的关键问题,系统开展了抗盐型种苗处理技术研发、耐盐促生型微生物筛选、粉垄有机替代耕作技术创新和可降解地膜抑盐增产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有效提升了盐碱地作物出苗率,改善了土壤水肥保持能力,降低了水盐运移烈度,在多种作物上开展集成应用,实现了作物增产增效和土壤降盐培肥。

盐城盐碱地面积广阔,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对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彰显生态文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以区域特色学科培育为抓手,聚焦盐碱地改造利用科技需求,在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耐盐粮料作物高产创建、抗盐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和耐盐特色植物生态化高值化利用方面持续取得进展。本次报告集中展示了我院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方面的历史积淀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对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扩大学科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