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北路9号

  • 邮编

    224002

  • 电话

    0515-88335675

农科实践进校园,院校共建“菁耕园”
作者:郑佳秋 张丽娜

最美人间四月天,草木葳蕤,百花吐蕊。4月19日,院长周汝琴带领院蔬菜学科团队及九三学社农科院支社全体社员走进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开展“农科实践进校园,院校共建‘菁耕园’”活动,拉开了农业科普实践进校园的序幕。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爱国、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郑建忠出席活动仪式。

周院长在致词中指出:很荣幸带领院农业科研人员走进实验高级中学美丽的校园,此次活动的目的:一是给同学们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科普教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教会同学们农业科学技术实践(农科实践),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让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了解并体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培树爱农情怀,爱惜粮食!珍惜读书时光!

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是隶属于盐城市委、市政府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双重领导的公益一类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现有科研人员153人,其中高级职称55人,博士30人、硕士90人,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才占比78%,他们分别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985、211高校。

我院先后有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2人被授予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65人次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全院建有水稻、大小麦、油料、果蔬、水产等8个研究学科,以及1个农业司法鉴定研究所。

周院长强调,民以食为天。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碗中的米饭、盘中的果蔬,如何从一粒种子蜕变为滋养生命的食粮?这小小种子的背后,有着大大的学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它们关乎着十四亿人的饭碗,承载着大国粮仓的根基。粮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用毕生的心血,让无数人远离饥饿,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其实就在你们身边,在盐城这片沃土上,也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农业科研工作者,那就是我们盐城市农科院的科研团队。今天我院有19位科研人员参加活动,院九三学社全体社员全部到了现场。就我们蔬菜研究团队来说,共有9名成员,其中博士1人,硕士6人,副研究员4人,这些叔叔阿姨主要从事蔬菜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涉及辣椒、萝卜、豇豆、大蒜、西瓜、西兰花等水果蔬菜,我院的科研人员大力弘扬“爱农 求真 创新 奉献”的科学家精神,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守护千家万户的“舌尖幸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奉献盐农力量。

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汇聚盐城市最好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既有渊博学识又有育人情怀,以扎实的学术根基和创新的教育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这里是培育英才的摇篮,是知识与梦想交织的殿堂。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今天,我们院校携手共建“菁耕园”,愿你们在科普学习中汲取农业科学知识的精髓,在翻土播种中触摸生命的温度,在观察记录里探索自然的奥秘,在团队协作中感悟劳动的力量。期待这片园子成为一扇窗,让你们看见“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奇迹;成为一座桥,连接课本知识与田间实践;更成为一艘船,载着你们驶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周院长代表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对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与基地建设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在这里学习和实践的同学们表达无比的幸运!祝愿同学们在“菁耕园”里,以好奇心为锄,以探索欲为种,在劳动中感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在实践中成长为知农爱农、担当重任的时代骄子!院校携手共进,用劳动点亮青春,用科学成就梦想!以青春之笔,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同学们的辉煌篇章!

授牌仪式后我院蔬菜研究室副主任郑佳秋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趣味十足的蔬菜奥秘和栽培趣谈课程,随后在农科院蔬菜团队指导下近300名师生一起在实践教育基地亲手耙土、栽苗、培土、浇水,一同协作完成了8个蔬菜品种的种植全过程。看到自己亲手栽下的一片绿油油的园子,同学们兴奋不已,纷纷合影留念。本次活动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大家都认为,对于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很可能这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干农活”,实在难得,铭刻于心。此次实践不仅填补了城市化进程中青少年对农业的认知断层,更为未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院科研处处长梅燚、九三学社农科院支社主委陈晓静、副主委赵宝泉等19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